美職交易分析:Andrew Miller如何改變了現今自由球員市場?

Andrew Miller如何改變了現今自由球員市場?

大家都在討論今年的自由球員市場為何如此清淡,也得確出現了以往較不一樣的因素,例如馬林魚隊的易主,這讓整個自由球員市場等於突然多了好幾個大脚的球員,如原本洋基的目標會在達比修,現在轉向Stanton,而紅雀也因為交易到Marcell Ozuna,對火力的補強也少了需求。加上光芒及海盜的大清倉都讓整個打者市場的供需失調,再加上在現今CBA的架構下越來越多的球隊選擇以輸(Tanking)來加速重建,使整個自由球員市場亂了調。

以往救援投手市場總被經營團隊視為可有可無的一環,頂多頂尖的終結者才能拿到大約,但跟先發投手或明星野手來比總是低了一截。而今年的救援投手市場確是異於以往,大家看看今年的Brandon Morrow、Tommy Hunter、Anthony Swarzak,這幾個投手過去甚至還都拿小聯盟合約,但今年都拿到兩年14-21MM不等的合約。其實這可能要歸功於Andrew Miller在2014球季末簽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合約36MM/4yrs,過去在大聯盟救援投手尤其是非終結者很少能拿到這樣的合約,更何況在當下Miller生涯也只有一次救援成功的紀錄,而且洋基簽下他並沒有保證給他終結者的工作。其實在那個當下Miller手上甚至還有更好的offer(40MM/4yrs來自於太空人隊),只是在那當下他認為太空人隊並未有足夠的競爭力,才使得Miller選擇跟洋基簽約。後來又因為洋基交易他到印地安人隊,而 Terry Francona富有創意地使用他,不拘限於佈局或終結者,更沒有局數的限制。這讓各隊都群起效之地在找自己的Miller,這樣也讓整個救援投手的身價水漲船高。

筆者之前就有提到救援投手的黃金時代來臨了!往後這個趨勢可能會更明顯些。又讓我們來看看同樣去年打了38支全壘打的Logan Morrison and Mike Moustakas都只拿到一年6.5MM的保障約,這跟之前大家預測地有相當大的出入。在這個全壘打齊飛的年代,會打全壘打且只有單向功能的選手,反而越來越不被重視。這從前年Chris Carter打了41支全壘打後,來年竟然只拿到一年3.5MM的合約,就看出整個趨勢的轉變。大聯盟球員市場正在改變,某些類型的選手可能會被高估了,相對地某些類型的選手卻也會被低估。

往後幾年的趨勢應該不會有多大的變化,尤其是未來三年都還在同樣架構(CBA)下運作,輸(Tanking)似乎對重建的球隊來說是最快也最有效的作法了,要能夠像今年的巨人或者是皇家隊能想法子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球隊,以後也許會更少見了。而且若大聯盟不重新思考用球的部份,那全壘打只會越來越多,那投重打輕只會越來越明顯而己。其實這也可能是大聯盟官方不得不採行的策略,面對觀眾平均年齡越來越高及其他職業運動競爭下,高得分及全壘打滿天飛畢竟還是比較容易吸引年輕族群來看球。另外大聯盟也急欲想加快整個比賽節奏,也是想吸引年輕族群的加入。

自由球員市場就如實際生活中的商品市場,行情總有起起落落,此時受到歡迎的產品,也可能在下一刻產生了變化。就Andrew Miller本人來說,明年又得重踏入自由球員市場,他是否能像今年般受益於救援投手市場高漲的行情,讓我們持續看下去!


作者: 阿不寬

一個身形漸寬的中年大叔,從以前深愛CPBL,到偶然的機會來到芝加哥從此愛上小熊隊;也開啟對MLB的狂熱。喜歡從球隊的農場開始觀察,到整個球團經營策略的形成,這樣更能瞭解為何而贏,為何而輸;且在這當中深深體悟大聯盟經營的微妙及精深。

歡迎分享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